久尔杰维奇临危挂帅国足出征东亚杯 青年军挑战日韩开启重建序幕
中国足协 6 月 17 日正式宣布,塞尔维亚籍教练德扬・久尔杰维奇将临时接任国足主帅,率队征战 7 月 7 日至 16 日在韩国举行的东亚杯。这一任命是在国足无缘 2026 年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后迅速做出的过渡方案,旨在通过这项区域性赛事完成新老交替的关键转折。
bevictor伟德一、救火教练的双重使命
久尔杰维奇此前长期深耕中国青训体系,2023 年率亚运队闯入杭州亚运会八强,2024 年执教 U20 国青队在渭南四国赛击败韩国夺冠,并在 U20 亚洲杯小组赛提前出线。其执教风格以高压逼抢和快速转换为核心,注重挖掘年轻球员潜力,王钰栋、蒯纪闻等新星均在其体系下崭露头角。此次临危受命,他将肩负两项核心任务:
1. 完成战术革新
针对前任伊万科维奇备受诟病的单后腰阵型,久尔杰维奇计划改用 4-2-3-1 体系,强化中场控制力。他在国青队实践的双后腰配置(如毛伟杰 + 蒯纪闻组合)有望移植至成年队,同时启用吴少聪、刘浩帆等年轻后卫构建防线。这种战术调整被视为国足打破 “头重脚轻” 顽疾的关键尝试。
2. 加速新老交替
足协明确要求东亚杯成为 “青春试验田”,预计 25 人名单中将有超过 10 名 U20 球员入选。除已成名的王钰栋外,06 年龄段前锋刘诚宇、边后卫杨希等新星可能首次亮相国际赛场。与此同时,李磊、王上源等 30 岁以上老将将被彻底弃用,为 2027 年亚洲杯周期储备人才。
二、东亚杯的三重挑战
本届东亚杯国足与韩国、日本、中国香港同分一组,赛事呈现三大特点:
1. 对手阵容暗藏玄机
东道主韩国队派出以 K 联赛球员为主的 23 人名单,7 名新人首次入选,包括浦项制铁前锋李昊宰(本赛季 K 联赛 12 球)和全北现代后卫金泰贤。日本队虽未官宣名单,但大概率延续 “本土 + 旅日球员” 组合,目标同样是考察新人。相比之下,中国香港队实力较弱,足协已将 “必须击败对手” 列为硬指标。
2. 裁判因素增添变数
赛事采用全东南亚裁判团队且不使用 VAR 技术,这对习惯依赖视频助理的国足提出更高要求。尤其在对阵韩国、日本时,裁判尺度可能影响比赛走势,需要球员提升临场应变能力。
3. 舆论压力空前

尽管足协未设定成绩目标,但球迷对 “锻炼新人” 的容忍度有限。若出现类似亚运队战平孟加拉国的表现,久尔杰维奇可能面临执教信任危机。更关键的是,此次赛事将成为足协评估其能否转正的重要依据。
三、重建之路的关键窗口
从 6 月 25 日国足在大连集结开始,久尔杰维奇仅有两周时间完成战术磨合。他已明确表示将延续国青队 “高强度压迫” 的训练模式,每日安排多堂战术演练课。值得关注的是,前国脚高洪波将以中方教练组组长身份协助其管理更衣室,这一配置被视为平衡各方利益的折中方案。
对于中国足球而言,此次东亚杯不仅是竞技层面的较量,更是体系改革的试金石。若久尔杰维奇能带领青年军在对阵日韩时展现战术纪律性,甚至爆冷取分,或将为陷入低谷的国足注入久违的信心。反之,若重蹈 “换帅换汤不换药” 的覆辙,等待中国足球的可能是更深的寒冬。正如久尔杰维奇在就职声明中所言:“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赛事,而是中国足球重新出发的起点。”